Tuesday, October 31, 2006

荒凉、孤寂与破坏•Beijing


在一个午间的会议室里,每个人都被要求发言,每个人都被要求产生意见;而刚好每个人都同样拥有一个议题。于是会议室在几个人的畅所欲言后,演变成了一个激烈纷扰的会场。我原来也是积极发言的人,却在看似永无结论的讨论中静了下来,开始在自己的小本子上无意识地涂鸦。

忽然我想到昨天才在网路报章上读到的一篇文章,是一篇专栏文字,剖析加入慈善机构并不一定比待在竞争激烈的大企业中来得容易。作者文采幽默深刻,特别针对一些面对“青年危机”的金融界精英动辄表示出于对职场的厌恶,而放下狠话辞职到慈善机构去一展雄心与爱心的态度,解释了慈善机构里更会因为每个人都是理想主义者,也都特别坚持自己的理想,更容易出现为达目的而在背后趁人不备捅人一刀的行为。这也是英国电信公司BT主席Sir Christopher Bland口中所谓的,一个团体的目标或动机越高尚,其出现的诽谤、暗斗与欺诈就越多。

动机高尚,原来是手段卑劣的源头。坐在满满一桌子都是人的会议室里,我看着每个发言的人,回想着之前我发表的言论,有哪一个不是为了自己心目中理想杂志而在争论着呢?问题是,我们毕竟没有相同的背景,美学观点也不一致,也就造成了理想线路的不平行。与理想线路不平行的人们一起腿绑着腿朝一个预设了但方向未明的地方走去,我有时候觉得自己快要被绊倒了;下一个转弯又不竟怀疑,是我之前设计了一个陷阱,让离我理想最远的人掉了下去。

就这样,在分贝最高的空间里,我感受到了一种像是在荒郊野外看见一栋高价别墅在黄昏阳光下,体现出来的荒凉、孤寂与破坏。也许说这三个形容词都太做作了一点,也太刻意而为之了,只是人们不是常常会慨叹吗,在最吵嚷的地方最寂寞?在最靠近的时候最遥远?我在这个空间的人群里,找到信仰接近的人,也发现品味迥异的人;只是我们的讨论让原来就不是太努力于与想法不接近的人打交道的我,在会议的第55分钟就尽显疲态。

难怪当我兴致勃勃地告诉目前正在海牙念硕士的大学同学说,我自觉自己是个当业务的料时,她只冷冷地抛来了这么一句话:“你不行的,因为你看到穿衣服没品味的客户,你的脸会马上黑了起来。”

坐在冷气一点也不冷的会议室里,我的灵魂似乎早已游移到和投契的朋友们共游长城脚下公社的那天。我们这么轻易就一起喜欢上了隈研吾的“竹屋”,我们对世界的认识也许浅薄,然而我们因为一个未曾谋面的日本人而靠得很近,在荒凉、孤寂的长城脚下,我们却不寂寞。

3 comments:

Anonymous said...

真的越来越觉得‘晒气’,还是省起来吧!
所以这些年愈来愈荒凉(好像也不太好?),
不过暂时这样,谢绝破坏孤寂的美好!

seasonc said...

本公司最近立立乱,想必也是目标日愈强大所致,希望早日烟雾消除。像我这种没企图心的人,身处在这种环境,还真的感觉寒彻骨。

Anonymous said...

我可以担保,你确实有做业务人员的潜质。可是,不鼓励你大材小用。像你这样“饭饭都掂”的人,还是做Publisher吧。